106/02/15青春夢想家~林家安

分享本文:

家安才剛結束師大附中高一的數學老師實習工作,為何他沒有接著應徵被視為鐵飯碗的國中老師,而是在實習階段就集合一群理念相近的朋友成立「時習教育工作室」?當老師是他從小的夢想,他這麼做是繼續朝著夢想前進還是離夢想越來越遠了呢?就讓我們來聽聽他的故事吧!

家安的爸爸是工程師,媽媽是在社區大學和救國團教學的花藝老師。和很多小朋友一樣,他也從幼年時期就接觸了音樂教室和打擊樂,後來甚至從小學到國中階段就讀了九年的音樂班。鋼琴是他的主修,副修是法國號。由於父母工作繁忙,每天放學後兩三小時的練琴時間多半是由阿嬤陪他度過。雖然他是獨生子,除了樂器以外,書本也是他的好朋友,他笑說媽媽最不在意花的錢就是買書。此外,似乎對美的事物情有獨鍾的媽媽,鼓勵他接觸各種藝文活動,從舞蹈、畫畫,到近水樓台去社大學口琴、黏土捏塑和烹飪等,讓他的童年時光很豐富而好玩。但到了國二,突然感覺不喜歡每天花那麼多的時間反覆練琴,決定把彈琴當成興趣就好,高中就考上了師大附中數理資優班。

和普通班級相比,專研數學的他,少上了一些社會科的節數和自習課,但多了鑽研數理的時間,並得以參加各式科展。另外,身為附中人,「玩」是一定要的,因此也參與了管樂隊和打羽球。可能是從小看著媽媽的身影吧!比接觸音樂還更懞懂的時候,「當老師」這個夢想已在他的小小心靈萌芽,大學就甄試申請上了師範大學數學系。這個時期,興趣廣泛的他,除了本科系的課,還修了台大的政治心理學、賽局理論、師大的文創產業概論、表演藝術學程等,甚至也玩起編娃娃、拼布和做木工等的工藝設計社團。

到了大四下,回到母校師大附中擔任高一的數學實習老師,曾遇到學生挑戰他:「老師,學這個要幹嘛?」還有一位喜歡畫畫的家教學生,因為數學不好被學校的老師放棄,但媽媽還是希望家安可以教小孩用得到的數學,讓他覺察到學科知識和生活的連結太少,於是開始集結一些志同道合的學長姐弟妹,成立「時習教育工作室」,藉由開發一些實境遊戲、撰寫部落格的文章、研發課程,讓小學和中學生,能從周遭的生活去連結學科內容,體會到「學這些有什麼用」,進而引發學習的動機和興趣。他們會依照使用者需求來設計課程,例如家教學生很喜歡狗,就設計購買狗糧的行動,讓學生到商場選購有折扣的產品,再帶回家與老師討論是否有達到最大的效益,來帶入高二數學線性規劃的概念。

因為想要更加了解自己,目前正繼續鑽研師大特教研究所資賦優異組的他,想找出可以開啟每個人內在天賦的那把鑰匙。值此工作室草創初期,只得先靠在學校兼課和家教的收入,以及家人滿滿的支持,為了開拓更美好的教育園地而辛勤耕耘。讓我們祝福他的工作室早日結出甜美的果實吧!

時習教育工作室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LIFEeducationstudio/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