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約定7:孩子有遊戲和娛樂的權利 /李紀庭

愛的約定7:孩子有遊戲和娛樂的權利 /李紀庭

 

最近和朋友一家人一塊吃晚飯,談及「愛你一輩子守護團」,提到父母親可以來參加這個團體的守護志工培訓課程,我開玩笑地說這也是一種父母的再教育,話才從口中出去,席間年齡分別是大三、高一、小五的三個孩子,立刻將目光投向我們,舉起雙手,爭著說要出錢,讓他們的媽媽去上這個「父母的再教育課程」,甚至要把壓歲錢倒出來也再所不惜。還好,吃飯的過程,是融洽的,不然因此引發一場家人怨懟,不就罪過,我這位朋友,其實是個好媽媽,平日少不了對孩子噓寒問暖,管教起來也不慍不火,孩子擁有可以在客人面前幫媽媽報名「父母再教育課程」的置舌空間,也一定是屬於開明的父母,但孩子為什麼還要對「父母再教育」舉起贊同呢?他們的答案讓我意外,因為答案是~擔心太多、玩太少。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三十一條明定合約國「應承認兒童擁有休閒及餘暇的權利,有從事適合其年齡的遊戲和娛樂活動的權利」,這一條約定是一九八九年時立下,那時後的世界,還充滿飢餓與貧窮,不少孩童為了生計,必須進入各種場域工作,為了填飽肚皮,哪來充足的時間玩耍,時過境遷,貧窮雖然仍是各個國家努力消彌的目標,但「提升競爭力」反而是富裕國家想要富過三代的第一目標,尤其是華人社會。因此學校的課程加重、上課時數增多,每位小孩要通過上知天文下至地理的培育,也要面臨多語言的嚴選,關關節節的聯考,像是下水餃為了要熟透,而點的三次水,造成的結果,白天上完國民教育的孩子,晚上再進行國「忞」教育(忞,音同民,義為自强努力),白天與晚上之間的空檔是寫完學校老師的作業,遊戲自然被壓在書包的底層裡。

這樣的孩子不但是玩太少,恐怕是連玩都沒有,我在搜尋網站蒐查了一下,「遊戲」二字已被一條條的電腦遊戲字串所取代。在陽光下、綠野裡、溪流邊的遊戲就像是被消滅般地消失在人類的原始記憶裡。如果在中醫診所裡,說現代人有甚麼文明病,恐怕條條列列少想到一條,就是「不會玩」,大人不會玩,當然小孩也不會有玩的本事,玩字雖然仍在我們日常的口裡常出現,但要在玩的前面加上不會怕、不會噁心、不會討厭,已經有點難,怕曬黑、怕撞、怕摔、怕吵架起衝突,怕玩到不知該進取,怕玩心會收不回來,外加一付對把衣服搞得髒兮兮的孩子露出作嘔狀,還對把泥土帶進家門評上幾句,孩子就在這樣的嫌棄與擔憂中,慢慢離開了他所站的真實世界,生命需要的基本元素是陽光、空氣和水,在這樣的遠離中,變成電燈、冷氣和汽水。

時值暑假,父母們不妨放下手邊的工作,專心的陪孩子享受一下兒童的權利,好好的遊戲,盡興的玩,到溪邊跳水、到海邊聽濤,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在自然真實的環境裡,有機會好好的遊戲,好好的休息,和美好的自然有互動的機會,和其他的人類有相處的可能,生命才會充滿美好與自在。

 

愛的約定6:孩子擁有永續生存的環境權 /李紀庭

愛的約定6:孩子擁有永續生存的環境權 /李紀庭

 

最近網路信箱突然變得很熱鬧,多了很多朋友們寄來關於有「毒」的商品名單、含塑化劑食品清單、和各種食物添加物明細,還有連新鮮水果都隱藏農藥、洗劑、保鮮藥劑的隱憂;微博則常常看到「到底哪個沒有毒」的問句。還有人乾脆把即時通的抬頭直接註名《現在只敢喝白開水了》,這就算了,竟然還有人回說:是嗎?你確定你喝的水是乾淨的?電視訪問了一位給自己幼兒吃了含塑維它命的母親,她深感愧疚的說:真對不起孩子。

越來越像全面性的災難,人們毫無躲藏之處。

廣告不是說要讓孩子贏在起跑點嗎?而且要高人一等!怎麼全變成毒害下一代元凶!?

兒童擁有環境權,是確保能成長於永續發展的地球環境,並得到安全、健康的生存條件的權利。沒有任何一代人,有任何理由可以讓下一代立即或慢性喪失生存空間。

立即喪失生存空間,像是藥物濫用、毒奶粉、不乾淨的飲水、有毒添加物、不健康的飲食環境,或者是有毒廢棄物傾倒、排放,與汙染的空氣、各種環境賀爾蒙與基改食品等,而慢性吞噬兒童生存環境的,恐怕是我們想都沒想到的關於經濟發展、營造舒適的生活空間所害,各種以利益、娛樂為目標的開發,讓土地水泥化,森林與綠野消失了;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土地被海水淹沒或是土壤鹽化,更別提一堆二氧化碳排放後所引發的氣候變異,兒童已經處於越來越不適宜生存的空間中。有人說人類的存在是否是在倒數中。

杉原海岸

台東的杉原海岸是一個例子,因為那裡很美,所以開發了以美麗灣為名的飯店,消失的不只是一半的沙灘,其實是一整個部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每二十天就有一個無文字傳遞的純語言民族消失,台灣的原住民族也在之列,杉原海岸的開發,代表當地的刺桐部落兒童將與自身民族的割斷,現在的北海岸翡翠飯店附近,還存在凱達格蘭族的少年嗎?

我們這一代的人類吃的爽快、玩的快樂、睡的好舒適。是不是建立在未來兒童苦痛的災難上,我們借來的,不只是土地,還有後代的陽光、空氣與水。

 

現在,兒童已無法體會上一代水的甜味、米食的原香、連無糖豆漿都是苦的。

古早味所代表食材的原味,已經被現代的香精所取代,什麼是鮮活的生命?

至於讓孩子與環境要隔絕的價值觀,則是一種像被洗腦似的植入在未來孩童的身上。黑暗代表不安全、森林代表危險、泥土代表汙穢、傳統代表老舊、手工代表沒效率……種種的文明價值觀,是讓環境變得一文不名。

戶外,孩子要問哪裡有便利商店,他要飲料、要冷氣。

旅行,孩子會問電源在哪裡,因為他的手機、電腦、遊樂器要接上電。

一旦環境被誤導價值觀所隔絕,環境存在的價值就會被漠視,默視的下場就是被任意改造進而破壞,其它物種也就沒有生存的空間了。這也是多樣物種的地球,每年消失一千種生命物種的魁因禍首。孩子與自然間的關係,變成迷惑、疏離與渴望的複雜情緒。請孩子走進自然,甚至還會引起反抗。我們的確讓不好的價值觀害了孩子。

因此,關於孩子擁有永續生存的環境權這件事,最急迫的是給孩子們正確的環境教育,建立在良好的環境觀念上,孩子才有可能有安全健康的生存資源,讓我們的孩子贏在起跑點的,是健康而不是毀壞的身軀站在破敗的地球。

大人,要知道孩子有權擁有你所擁有的,土地不在哪一位富商的名下,永續的祕密花園應該在每個生命身邊。

愛的約定5:孩子有擁有家庭的權利 /李紀庭

愛的約定5:孩子有擁有家庭的權利 /李紀庭

 

最近拜訪一個完全不用農藥栽培蔬菜的有機農場,高筒雨鞋上沾滿泥土的農場主人請我留下一塊吃晚飯,食材有附近農場的有機荷包蛋、和他所種的有機蔬菜,女主人把菜端出來,頻頻笑說自己手藝不好,他們的兒子負責排碗筷、盛飯,菜色以青蔬為主,卻十分新鮮,但讓我感到這一頓飯最好吃、最溫暖的,是這一家人一同上桌、一塊吃飯、一起聊天。

男主人說有機蔬菜並不好賣,因為內政部統計,只有30%的家庭像他們一樣全家共同吃飯,那些70%的外食族所消費的餐廳是不可能採用成本較高的有機蔬菜當食材!沒想到,一位生產的農夫就這樣讓我發現,原來全家一塊吃飯跟有機農夫的經濟環節有關、全家一起的晚餐也跟健康有關,因為我所看到的有機農場所生產的農作,在營養與安全的質量上都確實較高。

另外,全家人一起上桌吃飯,還跟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有關,那就是~愛!一家人所擁有的獨特情感,在飯菜碗盤與筷子湯匙間交流著!我所說的交流當然包括湯湯水水的各種滋味 (想來應該是與吃便當或自助餐的對照,一雙免洗筷與幾小格的白飯配菜間獨自的傳遞,真孤單。) ,滋味裡有人生哲理、也有個人好吃與否的偏好,最重要的是這樣的偏好有人呼應搭配,或是乾脆列入下一次菜單的量身變造,這就是家!也是家裡的愛上餐桌,吃久了(多久呢?20年還是50年?),有愛的餐桌上,便發現桌上的那道菜已是自己家裡才對味的傳家菜哩!很顯然,餐桌是家庭相聚的縮影,屬於愛從口入的那一部份。

在聯合國的兒童權利公約裡,雖然沒有明言有兒童的家庭要一塊吃晚飯,但卻對兒童的權利申明了──兒童應該受到最大利益的保護與父母同住,就算是父母離異,兒童也有權和父母任一方保持聯繫,甚至可以排除國籍界限和家人、家族團聚,父母則是有共同責任把兒女養大成人。分屬在幾個條文的兒童權利公約,換成兒童所處的家庭場景,我們來造就一個圖像,就是有「家人聚在一塊做什麼」的圖像,而符合兒童最大利益的圖像裡一定是充滿愛的溫暖的,是陽光、也是彩虹,當然也是孩子的未來。這樣的圖像比照兒福聯盟今年針對兒童溫暖的調查結果,將形成一種諷刺,因為,三分之一以上的父母要晚上八點以後回家,更有一成的父母是晚上九點以後才回家。能夠親子同桌吃飯的機會少得可憐;有一半的兒童,每天和爸媽聊天、相處的時間不到半小時。

在這些覺得家庭不夠溫暖的兒童中,有人覺得是生活在「冰冷家庭」,甚至有人覺得「家中常常爭吵、打架,家像是隨時可能引爆的炸彈」;還有孩子像是街友「家只是睡覺的地方」,還形容自己的家庭四分五裂,完全失去功能。您的家庭會像是其中一個嗎?還是是符合兒童權利公約所規範的圖像的家庭?

描寫一個幸福家庭圖像並不難,早一點回家,和家人相聚,不然,就是多一兩天待在家,有了時間、一塊做什麼都好,或許,你跟我所遇到的有機農夫一樣,可以一塊愛上餐桌,或著,幫幫家裡那位笑說自己手藝不好的女主人,進廚房,親子共廚做出自己家裡連吃十幾、二十年的傳家菜。我們都將是符合兒童權利的美好家庭。

 

 

愛的約定4:孩子有犯錯的權利 /李紀庭

愛的約定4:孩子有犯錯的權利 /李紀庭

 

孩子有犯錯的權利

孩子有犯錯的權利!?「有沒有搞錯,聯合國兒童權利有這條嗎?」一個對兒童保護相關法律有專業的爸爸露出訝異的表情反問。而另一個從不缺席陪伴孩子的爸爸則露出害怕的笑容說:「那會不會因為一個犯錯影響一輩子,像犯法、受傷,這些錯誤可是無法挽回的,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酷馬》的主角不就是在錯誤的地方,發生錯誤的事,一個好好的孩子就被殺死了,殺人的孩子不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嗎?」的確,犯錯這件事人人都害怕,通常只有完美才讓人認同。然而,人生是完美的嗎,當大人汲汲在乎孩子生命必須像一張沒有污點的白紙時,不敢犯錯會不會是生命中最大的錯誤。

北義大利,擁有一個「愛莉蜜亞瑞吉歐教育取向」的學前系統,被美國媒體評為全球最好的幼兒園,幼兒園最大的特色是重視孩子心智的想法,讓孩子藉自我心智過程得到學習發展,並在觀察中,記錄由模糊到成果的歷程。每一批孩子的歷程與目標,甚至起點都是自然生成,常常在他們出版的方案裡看到人類在三、五歲便擁有不可思議的心智。犯錯的權利就是其一,在這個幼兒園的駛向兒童權利的旅程的方案裡,幼稚園小朋友說,「如果一個小孩不知道某件事的話,他是有權利犯錯的。讓孩子有犯錯的機會,這樣是有益處的,因為當他碰到問題而且看到自己所犯的錯誤後,就學會懂事了,這些錯誤的經驗幫助孩子成長。而小孩有權力不去做那些超過他能力的事。」孩子自己清楚知道,學習與成長需要錯誤的嚐試。

但往往,大人剝奪了這個權力,大人害怕小孩犯錯,直接了當的跟孩子說──不可以犯錯!犯了錯要負責、要懲罰,孩子不但付出錯誤的代價,還要面對責難與懲罰;這點大人似乎幸運多了,因為大人可以自負其責。舉例來說,有一次出去玩,有個孩子把太陽眼鏡忘在公園裡,那個孩子的媽媽一臉不高興,當然責罵了孩子的粗心大意,最後外加一句──每次都不愛惜東西,下次不買給你好東西了。此刻,媽媽的眼中,還為孩子無法擔起好好保管東西的未來憂心。過了幾天旅程,這位媽媽把新買的相機忘了在另一個花園裡,再回頭去找時,這個閃閃亮亮,款式新穎的相機早已被小人拾去,不翼而飛。媽媽的懊惱卻得到孩子的安慰,您有這樣的經驗嗎?失誤、不小心、無知、難改引起的錯誤是不是在親子間的口沫橫飛中。

有的家庭直接抽離可能犯錯的機會環境,有位媽媽直接告訴讀國中的漂亮女兒,不能談戀愛,連想都別想,功課最重要,分了心考差了,一失足成千古恨!還是讓你去讀女校。

父母的職責從陪著孩子一起探索世界,晉升到幫孩子建一堵毫無污染的空間,看起來父母這樣做好像沒有錯,也好像是父母的責任。

但犯錯是讓孩子認知錯誤,演練嚐試,發展適當教育的過程,包含動機的了解與再犯的觀察,人並非機器,關閉就不再犯,而酷馬主角的一失足成千古恨之前,有多少曾經親人伴行、理解、認同的懸崖駐足機會,法國導演楚浮用四佰擊,道清楚一個擁有白紙的純潔孩子,在經過多少的打擊挫折後,才會走上不歸路,世界上其實沒有一失足千古恨的意外錯誤,只有被漠視不被關愛的心靈,所以,孩子知道,孩子有犯錯的權利,在你下次口沫橫飛罵孩子的同時,請先灌滿孩子的權利之杯。

 

fhl_photo_small_02

兒權機構介紹

信望愛少年學園

信望愛少年學園是基督教更生團契以美國德州『卡法黎農場』模式,在花蓮縣光復鄉設立『信望愛少年學園』,專門收容有犯罪之虞,行為偏差之青少年,用『基督的愛』愛他們。盼望透過我們的付出與關心,問題青少年得遠離犯罪邊緣,進而接受栽培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近年因鼓勵學園收容孩子體驗成功與被愛的經驗騎讀輪車環島,而感動許多人,學園故事也因此被搬上電視螢幕。

愛的約定3 孩子有活下去的權利 / 李紀庭

愛的約定3 孩子有活下去的權利 / 李紀庭

 

news0316  新聞裡,一個嬰兒只有正常嬰兒體重的一半,在枯竭的吸允中餓死,另一個應該入學的孩子,卻發現在五個月大時早已死亡,被藏在櫃子裡,只剩小小白骨;還有一個褓姆把正在哭鬧的嬰兒關起來,導致嬰兒被悶死。然後,又有幾個孩子先被毒死後,媽媽再自殺的事件。這些孩子來不及長大。他們的境遇停留在生命消逝後被發現的早晚。

隨著撰寫『父母與孩子愛的約定』專欄的過程,越來越能夠以兒童權利的觀點,去解讀每天發生的新聞,我看著這些讓人傷心的新聞時會呆想著,假若 這個社會每個人都有兒童人權的想法,這些新聞不就少了一半?!

我遇見過一個有這樣遭遇而被及時救出來的孩子──

有一次探訪宜蘭一所公辦民營的養護中心,這所養護中心的孩子用擊鼓代替他們不擅的言辭來歡迎我們,和往常接觸過心智障礙的大、小朋友一樣,他們很樂於跟外人做朋友,毫無規則也毫無保留的訴說他們的感受,仿彿自己已是他的好朋友、或者是能解救他所處困境的人,我們稍一離開,甚至還哭了起來。

中午時我到重症區去幫忙餵食,這裡的受養者,大多是行動遲緩,需要人照料的重度障礙,社工抱了一個小個案出來,他的眼睛瞳孔渙散,沒有焦點,我不敢確定他有看到我、或是能與我的眼神交會,他也不會說話,吚吚呀呀的只有微笑、哭泣,連咀嚼都不太會,餵進去的食物,從嘴角流下來,用圍兜幫他擦拭時,我蒐尋自己孩子像他如此體型、行為時的年紀,猜測他應該只有兩歲多,但讓我好震驚,是他九歲了!九歲應是小學三年級、活蹦亂跳的年紀,社工說出他的身世,媽媽懷他時吸毒,後來爸爸犯法被關,媽媽也跑了,警察找到他時,他不知已經在櫃子裡被關了多久。所以,他的瞳孔喪失光感的功能,所有的行為退化和遲緩一併,成長的時機以經失去,靈魂就此被禁錮在兩歲的空間裡,我們輪著抱著他,給一份安慰,也抱著一份心酸。他活著,但還是來不及長大。

不能長大的孩子,近年來變多了。

尤其當孩子被認作是父母的附屬物時最可怕,碰到經濟問題的沖擊,許多不願再往下面對的大人,只想要逃避生命時,選擇連孩子一起帶走,誤以為這樣是完整告別,是家庭面臨一無所有時唯一的擁有;然而,孩子真的沒有未來嗎,為什麼有權預先決定孩子的生命?

生命一項禮物,在祝福中擁有獨一無二且向前的道路,除了受虐、受到生命的侵害,人類在兒童健康與醫療的問題,做了許多努力,即便是罕見疾病,也受到重視,但另一個現代孩子生長困境是自殺,現在全世界各國都有同樣有比率疾升的問題,在印度每天有16個學子自殺,台灣過去的統計則是約每過四天就有一位在學學生自殺,這都是以死亡為結果的統計,除了車禍造成的意外,自殺已凌駕青少年死亡的順位,如何培養孩子有正面存在的態度,是所有接觸孩子的教育環境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分秒必爭的世界,我們往往給孩子們緩衝的時間太少,犯錯的空間過小,只有充份的愛、關懷與陪伴,才能讓孩子免於選擇自棄的成長,在我們越來越模糊的道德觀,與不知怎麼運作的良心現代人,需要有兒童權利這樣的良知,來提醒我們,採取更好的愛護下一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