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家長會行動指南

文/台北市家長協會法制政策委員會

健全的家長會財務制度,應就擬訂計畫、編列預算、建立會計及出納制度、收入來源及經費支出等面向,析述具體作法。

一、擬訂計畫

  家長會應於學年伊始,擬訂當年度工作計畫,排列優先順序,選任或徵召個案計畫負責人總綰其成。一個完整的計畫至少應包含宗旨或目的、主(承、協)辦單位、參與人員、辦理期程或時間、地點、資源取得途徑及需求、計畫完成之效益、備選方案等內容。至於長程規劃,配合現行學制,高、國中宜以三年為期,國小得視計畫內容及執行能力延長一至二年。

二、編列預算

  預算是資源分配的計畫,關係著有限資源能否合理有效運用。「提不出計畫,就沒有預算」。有心做事的家長會自當依據可行之工作計畫來編列預算,預算書表中應明列收支科目、數量、金額、收入來源及籌措方式、經費支出與用途說明、預期成果等,除作為家長委員審核之依據外,並憑以評核計畫執行之效益。

三、建立會計及出納制度

  帳、財分離是內部控制的基本原則之一,簡言之,就是管帳的不管錢,管錢的不管帳。一件交易至少由兩個人完成,除了分工的目的之外,就是要相互牽制,避免專斷或舞弊。會計職務宜由家長會組織中的財務組委員擔任,出納則由行政組委員或專任秘書出任,此二職均應避免委由學校之行政人員代(兼)辦。理由很簡單:家長會如果連財務、會計事務都不能獨立自主,遑論其他。

  家長會應以本會名義於金融機構開戶,並申領支票作為支付費款工具,提款及簽發支票之印鑑除會章外,至少應有二枚個人(會長及出納)印章,並應各自保管,切忌統由一人掌持。為應零星支出,得設置零用金,額度視家長會規模而定,一般而言,三、五千元即足敷支應。 所有的收入及支出均應依據原始憑證製具收支傳票並登列帳簿。為簡化帳務,得視預算規模,僅設日記帳及總分類帳,但每月仍應編製資產負債表、損益表(或以收支明細表代之)於常委會或委員會報告。學年結束應辦理決算,並加編財產目錄,送請家長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後公布之。所有報表均應由編表人、主辦會計、會長簽章以示負責。如果家長會置有監察人(或監事),決算報表在提付代表大會審議前應先交由其審核並簽證。財務報告應在家長會會訊及網站上公布,對全校家長有所交代,並取得公信。

  不論是任期屆滿或中途離職,新舊任會計、出納均應繕具交接清冊辦理交接,並由監察人(或監事)監交,如未置監察人(或監事)者,得由會長指定副會長監交。憑證及帳表均應訂定適當之保存期限(三至六年),除供作查考外,亦為經驗傳承之最佳教材。

四、收入來源及經費支出

  家長會應印製連續編號之非碳複寫二聯式統一收據備用,並應登記列管領用情形,一切捐贈、補助、獎勵、代、轉、銷售等收入均應開立收據,第一聯交付款人收執,第二聯留存代傳票據以入帳。家長會收、支項目及賸餘或短絀之處理概述如后:

(一) 家長會收入來源主要有:

1.法定會費收入

  現行規定每學期每位學生一OO元,由學生隨學雜費交由學校代收後,轉交家長會。

2.家長、校友及熱心教育人士之捐贈收入

  此類捐贈收入一般可概分為二種:

    (1) 一般性捐款:例如家長會發起之募款活動,家長之自由捐贈收入即屬之。

    (2) 指定用途捐款:為辦理特定工作計畫,向特定或不特定人士募得之款項以及個別熱心教育人士,基於其教育理念與認知,提供相當數額之錢財,供作指定目的之用者屬之。

3.文教、公益組織之獎勵補助收入

一般而言,此類收入多係為獎勵或補助特定計畫目的而給付,與上述指定用途捐款性質類似。例如某文教基金會,贊助某校家長會辦理該校社團幹部訓練研習活動之補助收入,或獎勵家長會主辦之競賽活動中表現優異學生之獎助學金等均屬之。

4.辦理各項活動收入

  活動力強的家長會常以舉辦家長成長研習營、學生才藝、體育班隊、園遊會…等,以凝聚會員及親子向心力。這些活動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常訂有收費標準或販售等同於現金之消費點券,據此所得之收入均屬之。此外,家長會亦得於平時或校慶、運動會、體適能表演會期間製售別具特色之認同產品如書(背)包、T-Shirt、徽章、校景明信片、學生創作複製品(應注意著作權及授權問題)、文具等,其收入均屬之。

5.孳息收入

  所有收入均應存入以家長會名義於金融機構開立之帳戶。不動本基金性質者,多以定期存儲,利息較高;其他則存入活期存款帳戶,每年六月二十日及十二月二十日均計息一次。此類利息收入應於實現之當日或次一工作日入帳。(家長會常用之收入科目有會費收入、廣告收入、募款收入、孳息收入、義賣收入、雜項收入。)

(二) 家長會之經費開支主要有:

1.經常支出

  例如專任人員薪資或車馬費、交通費、郵電費、文具紙張等消耗性物品購置費、機具設備養護維修費、會議誤餐便當費、獎助學金、貧困傷病急難慰助金、補助活動支出、統一收據及家長會刊物印刷費、稿費、義工制服器材費、演講鐘點費、以團體會員名義參與其他社團之會費或捐贈支出…等。(家長會常用之費用科目:教學補助費、活動補助費、建設補助費、輔導補助費、家長會行政費(事務費、家長會辦公費)、會訊支出、敬師支出、親師成長費等,各校家長會可自行訂之,唯其科目定義及使用應保持連貫,每學年得以比較,使每一屆的家長會能清楚瞭解會內各項經費支出比例之變動。)

2.資本支出

  購置財產支出均屬之。所謂財產,係指其價值達一定金額及壽期在兩年以上,不因短期使用而減損其效用者,例如辦公桌椅、事務機具、電腦、冷氣等大型家電、交通及通信設備…等。

3.專案支出(此即一般家長會常稱之「專款專用」)

  包含各項專案計畫費用如校慶、畢業典禮、教師節敬師等各項活動費用、體育表演競賽獎品(金)、家長會主辦之成長研習班隊經費開支、計畫性購贈圖書、教材(具)費用、支援學校建設費用、家長會主辦之親師生研習活動費用等。 此類專案支出如係以特定收入為財源者,應以收支併列方式編列,易言之,當收入未如預期致短收時,支出應相對縮減;超收時,亦得視實際需要增加經費開支。

4.計畫外臨時性支出

  從計畫到執行總有一段時間,難免有所變化;計畫本身考量是否周全,或百密難免一疏。因此,突發性事故與緊急應變之財源自不得不預為籌措。建議於預算中應編有一定比例之預備金,約為全部預算金額之百分之五至十,以支應計畫外臨時性之必要支出。

(三) 賸餘或短絀之處理

  除非會長承諾彌補一切收支短差(此情況所在多有,幾成常態,但利弊參半),否則家長會宜量入為出。收入不如預期應即時相對減省支出,以避免透支,造成短絀。至於賸餘則應結轉下期或轉入不動本循環基金永續經營。

  家長會是一個家長基於子女教育權之行使,直接參與教育的重要管道,家長會運作之順逆與良窳,亦可能影響子女的學習成效。至於家長會的計畫作為、預算編審及執行、財務管理、績效表達均係為了最大化學生學習效果,不但是達成目的之手段,其本身也是最佳的學習素材及課題。家長會的收入絕大部分來自學生家長,為昭公信,其帳務處理與財務管理自應朝專業方向學習進取,以促其健全妥適。

著作權屬於台北市家長協會 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本文轉載自台北市家長協會 家長聯報 第17期 *

*版權為作者所有,請勿翻印 

歡迎進入參觀 台北市家長協會

關心.成長.參與 蛻變為特優家長會的秘訣

文/陳慶祥

  信義國中家長會成立各年級聯誼會,家長會與校方良性溝通幫孩子解決問題。鼓勵小額捐款,財務公開透明,接受全校家長檢驗。剔除傳統家長會吃喝的文化,用誠意化解阻力,讓阻力變成助力,於是家長們願意持續參與投入,點子也源源不絕。

由於因緣際會的巧合,信義國中家長會,在今年的校務評鑑中的「家長與社區」項目,蒙評鑑委員的青睞而榮獲特優獎,與學校願景中的家長新圖像──關心、成長、參與──不謀而合!是耶,非耶,且讓我細說從頭。

  兩年前,信義國中家長會還是傳統家長會的狀態──競選、捐錢、吃喝、關係、職位、跳板,它真的是很傳統。學校代編家長會預算,秘書當會長來做,故,連家長會財務交接都會有狀況。

  前年九月,初入家長會擔任委員;去年九月接手會長,兩年來家長會能夠順利進行所有的新制改革,其來有自。一方面,是個人在信義國小家長會四年任內會長的歷練,另一方面,是七、八年前新制家長會在國小階段的落實、了解及運作。另外,當年洗鍊的三個國小【吳興、信義、三興國小】義工團隊媽媽們隨著孩子的成長,也跟進了國中階段,順理成章的讓信義國中家長會有了全新的面貌,把關心兒童的心態轉換到了國中。但是兒童與青少年的成長有很大的不同,故家長的心態也做了適度的調整。

辦理家長成長系列課程

  由於家長會分別參與了三個家長團體【台北市國中小學家長會聯合會、台北市家長協會、台北市家長教育成長協會】的活動,跟著三位優秀的理事長及伙伴們一起學習成長,受益良多,並共同參與多起的研習、演講、實作及政策性的活動,也打開了封閉的視野,看到了跨校區家長團體的不同天空,把所接觸的資訊融入了信義國中家長會,也認識了眾多專家、前輩。依樣畫葫蘆的邀請到各領域的教育專家前輩參與演講,從各年級的特性,舉辦一系列的家長成長系列活動,從家長的角度來關心家長的需求,了解國中小學的不同之處、升學方向、到孩子的管教改變,及二、三年級未來升學管道的改變,職業教育的發展走向,多元入學的資訊收集,到家長自我成長的需求,甚至包括社區小學與國中銜接的研習。

  從策劃、邀請、海報製作、回函設計、研習條申請、接待,以至於會後的文字整理,幾乎動員到所有義工媽媽們的投入,無怨無悔,對於未能參與的家長則透過家長會訊、家長會網站、單張傳單的重複登載,務必讓家長能透過不同的管道了解家長成長的需求。升學的政策年年改變,新生進、舊生出,這種活動必須持續舉辦,變成一股信義的風潮,來感動家長的內心,願意投入持續參與與關心。

平日常溝通 大事經校務會議

  孩子長大了!進入國中變成青少年,心態也跟著成長,教育的方法也進入另一階段,但是少數家長並未隨著孩子的成長而調整,把呵護兒童的方法帶入國中,不但與青少年產生嚴重摩擦,也會誤解學校行政與老師的摩擦。家長會在其中就扮演溝通、協調的橋樑,好的建議透過平常的溝通來反應,重大議題則透過校務會議建言,相對地,一些無理的要求,家長會也應幫校方做溝通、過濾的角色,以便讓學校全心投入優質的教學,做到參與而不干預、關心而不關說,讓學校持續成長、良性循環。

  除了家長會,信義國中教師會在歷任會長的帶領下朝正向發展,投入各種教學研習、課程發展、討論,思慮的目的是如何為孩子做更多的教學準備工作,投入更多的時間陪著孩子走過一段青澀的歲月,看在家長的眼裡真是感動莫名。教師會對家長會提出的要求,也是為孩子有更好的教學設備而努力,這樣的教師會,我們焉有不支援的道理?家長會所能做的當是竭盡所能提供更多的資源,投入更多的研習以帶動優質的教學品質,受益的正是我們的孩子啊!

小額捐款匯集 定期公開

  兩年來我們發動全校家長自由樂捐,強調不一定要靠捐款才能成為家長會的成員,包括會長也只是幾百元的樂捐而已,透過小額捐款匯集成一股龐大的力量。財務公開、透明,透過家長會訊、網站公開所有的帳務,對全校近二千位家長負責,接受檢驗,如有疑義,平常即可質疑;如有更好的建議,則立即採用。用誠意化解阻力,讓阻力變成助力,所有傳統家長會吃喝的文化全部剔除,這樣家長才願意持續捐款投入,也才有更多的點子源源不絕。

年級聯誼會 系統建構組織

  三個年級也分別成立年級聯誼會,分由三位年級副會長及委員帶領,定期舉辦年級聯誼會,把各年級不同的問題匯集起來,透過家長會與校方良性溝通、解決,四處室主任亦即席回答說明,獲得家長們一致的認同。

  感謝學校提供本校家長會成長的空間,也感謝教師會良性的互動,更感謝蛻變中的家長全心的投入,讓我們的家長團隊從一個頭角崢嶸的個人,化作一個優質的成長團隊,從一個傳統的家長會迅速轉型為一個滾動的義工團隊。

  蛻變不一定痛苦,它也可以化作春泥滋養我們的寶貝,不是嗎?

(作者為信義國中家長會長)

著作權屬於作者 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本文轉載自台北市家長協會 家長聯報 第18期

**版權為作者所有,請勿翻印

歡迎進入參觀 台北市家長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