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09/20青春夢想家~何凱成

邁向球學的心路歷程

    你覺得人生最重要擁有的是什麼?智慧、財富、家人⋯⋯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會是「健康」。然而健康要如何維持呢?經常並持續地運動,是不二的法門吧!想看看一位年輕人,為何視運動像呼吸一般地自然而重要?如何靠著運動在學業上力爭上游?又是怎樣的使命感讓他把推廣運動風氣當成事業在經營呢?那要從一個哀傷的童年說起⋯⋯

何凱成十二歲時父親就因肝癌去世,母親又因嚴重的精神疾患而無法照顧他們姐弟,還好住在美國的姑姑和姑丈願意收養他們,於是十三歲就和姐姐到美國的喬治亞州展開新生活。身為學校唯一的亞裔學生,凱成要如何打入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呢?還好有他熱愛和擅長的運動幫忙,他以參與田徑、籃球和美式足球的練習,慢慢地融入了球隊、學校、社區和美國這個大熔爐。甚且,高中成績不是頂尖的他,竟然憑著在美式足球優異的表現而被頂尖的哈佛大學錄取。其實,美國的學生約六成都有參與學校或社區的運動團隊,在其中可能面臨到挫折打擊,但也會透過不斷地練習體驗到自我成長進步,受到激勵和培養團隊合作甚至領導的能力。因此很多學校樂於接受運動表現傑出的學生,許多成功的政治和企業人士都有運動的背景。從小缺乏完整家庭的他,也在球隊裡找到重要的歸屬感。

升上大學後足球隊練球的時間平均為一週四十小時,相當於一份全職的工作。但學校功課和考試的要求和一般生相較並沒有減少,於是時間管理和效率變得非常重要。凱成說從大二起就未再買書了,而是請同學們一人分配一篇作業回去研讀後做整理,再分享重點給大家,如此團隊合作達到教授的要求。原本和多數的隊友一樣想學商業金融的他,因大學部沒有相關科系只好主修經濟,但覺得光是認識一些不知道是否有用的經濟理論頗為無聊,對於因著媽媽的疾病而副修的心理學反而較有興趣。

大學畢業時,原本華爾街已有兩個年薪美金六位數以上的工作在向他招手,他卻想著如何以自己的經歷幫助人,不希望只是為了金錢而努力,到時候換來一堆抱怨,而選擇加入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FL),到中國北京、上海和廣州的大學推廣美式足球,建立球隊和聯賽。然而一年多後,有一個契機使他毅然決然選擇回來台灣。那是在北京地鐵的王府井站,看到一位曾是奧運體操金牌的國手在表演倒立謀生。同樣是運動員,他可以憑藉運動一路順利求學、找到好工作,亞洲金牌選手卻流浪街頭⋯⋯因著這個呼召,他覺得有責任和義務,透過教育,改變運動員的命運。於是他回到有資源、成本較低,重要的是有母親在的台灣,做為實踐夢想的基地。

連家人都覺得他這麼做是不是瘋了?「有這麼好的學歷,沒有好好善用,反而把它丟掉,回到台灣,從零開始?你想做的事一點也不踏實,你沒有必要現在就追求夢想,應該等工作穩定之後再說⋯⋯」凱成知道姑姑和姑丈會這麼勸他是源自於愛,但是他更清楚做任何的決定都要自己負責。於是他立下目標要讓運動帶出球員、球隊、學校、社區甚至是國家的力量,而且要將教育放在運動的核心,幫助運動員變成更好的人。從2013年創立「球學」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抱著「讓運動變簡單」和「讓運動成為教育的一環」的理念,聚焦於幫助高中職的籃球隊,能夠以手機直播每場賽事,並且以即時數據軟體記錄及呈現每位球員的攻防成績,讓球員的表現能公開透明並公平地放上平台,讓家人朋友、球迷、教練甚至球探們看見,透過競賽觀摩別人的表現,了解自己的實力,也激發年輕人的鬥志。這樣的熱情和努力,也讓凱成被天使投資人們「發掘」,連阿里巴巴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好市多亞洲區資深副總裁張嗣漢及富邦育樂總經理蔡承儒都不計獲利與否,歡喜來投資(巧的是他們也都是運動愛好者)。截至目前為止,球學已主動免費提供數據軟體,教導如何以手機現場直播,和上傳球員成績,幫助了全台240所國中高中大學、400支球隊和7000多名球員。

雖然他對十二歲時就因病離他而去的父親,並無太多小時候的印象,直到大學有一次返台偶然聽到一個故事,才領悟到父親對他們姐弟深刻的父愛。那是父親在重病時大姑姑到醫院探望,正要去幫忙買衛生紙時,父親仍一再叮囑買便宜的就好,要把錢留給小孩。也讓他回想起當時年幼的他若有問題,父親常不直接教他而是對他說「你想一下再告訴我」、「如果今天我不在,你會怎麼做?」他因此非常感恩父親對他們的奉獻,身為基督徒的他也更能理解為何天父會犧牲自己以拯救世人,深感「若沒有好好把握每一天,爭取可以活著、呼吸空氣的機會,我對不起這個禮物,沒有好好善用這個禮物」,並想做出一番成績以榮耀父親。也因著這樣的感恩,他回到台灣陪伴母親,久病的母親竟然奇蹟似地踏出封閉已久的內心。採訪當日,我在辦公室問到凱成小時候除了運動還有沒有其他喜歡的活動呢?每週有兩天會來幫忙打掃,並在兒子要求之下規律健身的何媽媽,停下掃除的動作走近,緩緩溫柔地代答「小時候我也想帶他去學小提琴、鋼琴和芭蕾呢!但那時身體不好⋯⋯」

球學官網 https://choxue.com/

球學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hoxue/

106/08/16青春夢想家~黃明雅

當個微光小太陽吧!

    明雅是個早產兒,出生時僅有27周932公克重,據爸爸的說法大約只有兩個巴掌大。不只是從出生後就要面對各種器官的不成熟、視網膜易受高濃度氧氣的傷害、餵食困難、易受感染等嚴峻挑戰;在長大的過程中,更經歷了動作不協調、知覺敏感、注意力不佳的感覺統合障礙,和疑似有亞斯伯格症特質而帶來的人際關係困擾等難題,究竟她是如何過五關、斬六將地一路走來呢?

父母毫無疑問是她最大的貴人。除了媽媽從小費盡心力,照顧生理上瘦弱,心理上也有著易焦慮、緊張、敏感、生氣和過動等難養氣質的她,深情而理性的黃爸爸,則扮演著黏著劑和心靈導師的重要角色。他曾在女兒兩歲生日時寫下「因為媽咪太偉大了,爸比決定每年你生日時更要對媽咪好一點。所以就算要送禮物也是送給媽咪!你以後長大了也要記得在你生日時送媽咪好多禮物喔!」就在明雅因為很需要安全感,而時常黏著同學,嫉妒朋友們的情誼,反而讓朋友又一一離她而去時,爸媽掛保證「無論如何會當你最好的朋友」,幫她及時打了一劑強心針。明雅說其實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從一而再、再而三的瓶頸裡,才慢慢發覺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雖然她常常難過於自己的狀態、否定自己,為了在校內被同學誤會、嘲笑甚至厭惡的處境,而感到傷心,但爸爸擔心她得知後會變得更憂鬱,直到她18歲時,才與她談及感統障礙方面的問題。然而,喜歡思考和內省的她卻提出「如果我們不是極力地希望扭轉、治癒孩子,而是去陪伴孩子試著接納自己的不同,進而內化成一股獨特的自信力量,孩子們會不會快樂一些?」

明雅的就學之路也是歷經波折,小學第一天放學,導師便告訴媽媽,她的情況過於特殊,應該無法在正常班級上課。於是開學沒多久,明雅在下午和傍晚的時間就轉到資源班上課,但是狀況並沒有因此而改善。直到小學三年級,在父母的多方查詢下,轉進了新竹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小的「融合班」,班上有三位導師、二十四名學生,當中有八位學生是身心障礙的孩子。在這裡,沒有排擠和歧視,多了諒解包容和友情。一直到小學畢業以前,這不僅是她求學當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也是助她日後點燃助人微光的極重要的孕育環境。

人是無法脫離朋友而獨自活在世界上的。縱使因為不擅察言觀色和太黏人而很難交到朋友,在融合班時還好有身患自閉症的樂樂,讓明雅有機會發揮她的「俠骨柔情」。還有從小三到高一參加的晶晶兒童合唱團,也讓她遇到很多真正的好朋友,讓她在傷心失落的時候,內心仍能充滿溫暖的力量。另外,文字書寫和彈鋼琴,亦是幫助她釐清思緒和平復心情的抒發利器。在國中到高一這段黑暗低迷的時期,她常利用課餘時間練琴和創作。而當明雅在高一提出自己真正想走的也許是「音樂」這條路時,父母便積極地為她查詢音樂學校的資訊,在認清非音樂科班出身的學生很難於台灣高中畢業後銜接升學的現實後,轉而想到可以結合她對法語的興趣,送她去法國學音樂。雖然老師們對此大多抱著比較保守的看法,但是爸爸認為明雅還是有條件和動力,因而鼓勵她「寧可到了法國,試過之後,發現真的難以達成,也不要連嘗試都沒有嘗試就直接放棄。」

明雅在父母的陪同之下到法國繼續高中的學業,經過三個月的適應就正式單飛。接下來又有那些奇妙的學習經歷和如何遇到她的初戀呢?那又是很長的故事了,建議您可以到明雅為了幫助和支持和她有類似情況的朋友們,而把自己曾經失落、挫折和迷惘的成長歷程書寫而成的「微光小太陽」書中一探究竟,也許您也可以從她發出的微光感受到溫暖,而點燃自己心中的小太陽,接續地照亮另一個需要的角落。

106/07/19青春夢想家~林家緯

挑戰人生的每個波峰

林家緯目前是P-MAX國際戶外冒險運動有限公司的總監,但同時也投身於VR攝影公司、小樹文創、景區遊程規劃和企業講師的工作。熟識他的人可能會稱呼他「大山老師」,但他的英文名字Darren 卻是在一次旅行中和他相處三天後的義大利友人幫他改的,他後來才知道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身材矮小,卻有成大事業的潛力之人」。這個名字到底是不是他的寫照呢?就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故事吧!

家緯其實是理工背景出身的,從中正大學化工所畢業後,一開始曾在友達公司擔任研發工程師兩年。雖然很快就賺進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假日累得只想睡覺的他,根本無福享受來自工作的報酬。那時青藏鐵路剛開通,喜歡旅遊的他毅然辭去工作,身上僅帶著為家人置產後所剩餘的三萬元,沒有事先訂好旅館和行程,就到西藏待了三個月。想藉由到一個完全沒有物質慾望的地方,思考自己未來30年要做什麼。經由這趟旅程,他看見生活可以很簡單,只要把心抓穩就可以重新向前走。

回來後,他進入穩懋半導體,因著他喜歡與人接觸、善於談判的人格特質,公司派他負責亞太區的業務行銷,以他的工程背景,很適合向客戶充分解釋並推銷公司的產品。就這樣在六年的任職期間,員工從三百多人增加到四千多人,也成功協助公司上市櫃。Darren笑著說,做這份工作時他最大的收穫是認識了很多大老闆和高階經理人,從他們身上學到經營管理的理念,體會到任何事業都要靠團隊力量,形塑一種企業文化,進而產生競爭力。他為自己的這段黃金成長期設立五年的時限,一旦目標達成,抱著有能力者不怕轉換工作和跑道的壯志和勇氣,他又再度辭去工作,藉著旅遊沈澱自我。這回是到南美洲一樣待三個月,一邊打工換宿,一邊旅行到世界最南的盡頭(阿根廷的烏斯懷亞市)。

在旅途中他反芻著自己過去在科技業,只著眼於工作這個小範圍,為了和客戶協商,幫公司創造利益,也為了保護自己,只有不斷地萎縮自己,覺得好累。現在,他想要做些什麼,可以帶給社會改變,並且是具有永續和教育的正面能量,讓自己的理想可以放大和充分的伸展。也因著盡情地遊玩和探險,讓他更加確認自己的「四呎」(管理學用語,意指每個人用最小的力氣,但又比別人做得好的地方 )就在運動、旅遊、教育和整合行銷。

於是經由旅行中的沈潛並認識自我,Darren蓄積了更大的能量挑戰人生的另一個浪頭,和四位合夥人共組P-MAX國際戶外冒險運動公司,為各階層的客戶規劃諸如團隊建立、青少年培訓、運動休閒和技術認證等課程(當然,身為總監並熱愛運動的Darren,秉持著一貫認真學習的態度,身先士卒地考取各式運動證照)。他們希望來參加的學員不只是體驗了一次新奇的戶外冒險運動,透過課程設計的引導,能讓大家從親身體驗中歸納反思,使每個人參加完活動都有「東西」可以帶回家。近來,他們也積極設計親子共學的活動,期盼能透過共同的探索經歷,讓親子關係更親密,一同學習和成長。

「挑戰極限、看見勇氣、發現夢想、懂得分享」是極限先鋒P-MAX的企業標語,相信也是家緯的自我期許。容我偷來送給親愛的讀者,讓我們向Darren看齊,不畏冒險,勇敢迎向人生的每個波峰吧!

P-MAX極限先鋒

https://www.facebook.com/pmaxsports/

 

106/06/07青春夢想家~葉守倫

讓稻町再熱鬧起來

您可知道,曾經是北台灣貨物集散重地,台北城經濟中心的大稻埕,在風華褪盡,老屋傾杞之際,有誰正在努力,希望能幫助大家重新看見這個老舊街區的豐富歷史,讓曾經發生在這裡的美好繼續傳承下去呢?那就快來聽聽大稻埕北街米行第五代葉守倫的大夢吧!

守倫出生時大稻埕已經沒落,小時候就讀永樂國小的他,走在老街上一路只見狗屎和空屋。後來因為老家的生活機能不佳,也住了太多人(三十幾口同住),於是在國中時就搬到台北市東區。直到五年前他從中國回來,老家正好要整修出租,把客人問的有關於迪化街和大稻埕過往的問題蒐集回去問家人,才從父親口中得知一些老家和社區的輝煌歷史,甚至發現原來祖父、曾祖父和太祖,都曾經營碾米廠和稻米的批發,自己原來是米行的第五代。從此對大稻埕的歷史,和台灣的米業文化產生了強烈的連結與情感。

自大學工業設計系畢業並當兵後,守倫曾做過玩具設計師及電腦周邊商品設計,但覺得沒有發展的空間和成長不大而轉換到設計室內陶瓷的公司。後來隨著台商赴中國工作,除了設計,也學習管理和跑業務。但幾乎沒有休假的長時間高壓工作,讓他出現過勞的症狀,經常感到胸悶、深呼吸但覺得吸不到氣,又很累卻晚上睡不著,因此為了健康因素毅然決定回台灣。剛回台灣時先創業,曾設計產品在誠品販賣。之後因為老家出借給葉天倫導演拍攝大稻埕影片而結緣,並進一步合作向市政府投標,得到這棟和老家同樣位在迪化街北段的唐家米行的使用權。為延續過去米店的歷史背景,不僅有展覽空間,也販售米商品及輕食堂,以豐富多元的方式,推廣及傳遞台灣的稻米文化。

或許是身上仍流著米行後代的血液吧!提起稻米,守倫的眼睛就為之一亮,曾赴京都品嚐全日本最好吃的白米飯的他,形容日本的米飯在眼前真的是粒粒透出晶瑩的光澤,好吃得不得了,從頭到尾是一致的味道。但台灣的米吃起來卻是有層次的,他走訪全台試吃各品種的米,挑出他覺得好吃的陳列在稻舍販售,並依照味道和口感,幫不同「氣質」的米命名為有嚼勁的「感嚼系」、滋味份外香甜的「甜香系」,和有著豆漿口味的「醇奶系」⋯⋯店裡還有一道特別的餐點是將著名的傳統酒家菜加以變化,成為令人懷舊的魷魚螺肉蒜燉飯,採買自迪化街的道地食材盛裝在木製的水瓢中,吃起來彷彿能回到百年前的大稻埕時空⋯⋯

就如同溯流而上的鮭魚,他憑著一股對鄉里的感情,想讓大稻埕曾有的歷史地位和豐厚的人文故事傳唱下去。除了繼續努力耕耘稻舍rice&shine,最近更喚起年少時在附中校刊社辦跨校活動的熱情,配合有名的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的遶境慶典,規劃為期一週的「稻町熱鬧節」,除了親自導覽大稻町的米業文化,還串聯好鄰居李亭香餅舖和純純電影音樂咖啡等北街店家,設計手作體驗課程、稻米講座和集章玩扭蛋等有趣的系列活動。希望能有越來越多人看見大稻埕的價值,讓人情的溫度流轉在有著豐厚歷史的老街區中,逗陣讓稻町再熱鬧起來!

稻舍rice&shine

https://www.ricenshine329.com/

稻町熱鬧節

https://m.facebook.com/Daoding.Festival/

106/05/10青春夢想家~蔡威德

發掘老價值、打造新故鄉

    和「海角七號」有著令人宛爾的巧合,「金瓜三號」也是由一對原來不相識的年輕男女,在命運的安排下結為男女朋友,因理念相合而在坪林的金瓜寮路三號落腳,因為愛上這裡的人和風景,並且看到茶鄉美好的價值,而努力在此開創他們的營生。

男主角威德自小成長於淳樸的北港,高中就讀嘉義私立協同中學。他回想起當時曾參加扶輪社青年團,在服務的過程中,得到「幫助別人,自己反而獲得更多」的特殊體會,也許從那時開始,就為他現在所做的事,心裏埋下了小小的種子。雖然念的是第二類組,因從小喜歡畫畫,大學以推甄方式上了東海大學的工業設計系。看似應該有符合自己的能力與興趣,但進入工設系後,卻發現自己對冷冰冰的硬體沒有多大的興趣,還是喜歡與人接觸的溫度感。大學畢業後,原本想直接先去工作,但公務員的父母,卻希望他能先考研究所繼續深造,他在不違父命下,只想那就上台北看看繁華世界吧!應付性地只報考一間學校,結果就意外上了台北科大的創新設計研究所。

上了研究所,終於有時間接觸和人文相關的人類學和社會企業等課程。也剛好遇到一位給他很大空間,很和善的老老師,在聽了喜歡旅行的威德,提出幫老店改造的論文題目後,帶他認識住在新北市坪林的朋友,並慷慨地租下當地一棟透天厝供威德和同學駐點做功課。一年後,另有計畫的老師邀威德一起去研究其他的案子,但已經和當地店家與居民建立起感情的他,卻決定留下來繼續與鄉民一起努力,讓因雪隧開通而邊緣化的坪林重新活化起來。很好奇當初想上台北體驗五光十色的年輕人,怎麼能在坪林一待就是三、四年?原來繁華看盡,威德並不適應擁擠嘈雜的都市生活,反而對這個離都市只有三、四十分鐘車程,又有著美麗山林的異鄉深深著迷。於是和理念相同的女友,設計能吸引旅人駐足坪林的計畫。由對美學很有品味與堅持的女友主持農村裡的食尚餐桌饗宴,藉由共煮、共食與分享故事,凝聚旅人們彼此的情誼。另外,也進一步讓旅人擔任志工實際幫忙農務,感受到付出與服務的踏實和快樂。

但是要打開農友和店家的心防,從傳統保守而懷疑觀望的態度,轉變成願意合作,彼此很有默契,而且會主動向前來做老街巡禮的旅人導覽產品的緣起與特色,並不容易。威德他們是花了約一年的時間,先三不五時地和居民聊天,幫他們做小工,看見產品的特色與價值,進而讓他們建立合作的興趣與信心。現在,來到金瓜三號的旅人,已由年輕人擴大族群到親子,除了努力讓他們感受到「生活就該如此美好」的茶鄉風情,威德也特意藉由導覽不同的商家,讓社區居民實現經濟共好與共享。最近,他們更進一步運用自身設計的專長,幫當地的綠茶酥和茶軋糖重新包裝,成立一個「來點茶Have some tea」的網路品牌。

未來還希望能好好結合這片美麗的場域,引入山林瑜珈、原住民編織和工藝窯燒等課程活動,運用在地資源,讓人們藉由更加認識環境而興起保護之情。讓我們祝福這兩位用真心誠意發掘老價值的年輕人,能繼續打造內心嚮往的新故鄉。

金瓜三號  https://www.facebook.com/pumpkinno3/

來點茶 Have some tea  https://www.havesometea.co/products/%E4%BE%86%E9%BB%9E%E8%8C%B6%E7%A6%AE%E7%9B%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