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約定3 孩子有活下去的權利 / 李紀庭

愛的約定3 孩子有活下去的權利 / 李紀庭

 

news0316  新聞裡,一個嬰兒只有正常嬰兒體重的一半,在枯竭的吸允中餓死,另一個應該入學的孩子,卻發現在五個月大時早已死亡,被藏在櫃子裡,只剩小小白骨;還有一個褓姆把正在哭鬧的嬰兒關起來,導致嬰兒被悶死。然後,又有幾個孩子先被毒死後,媽媽再自殺的事件。這些孩子來不及長大。他們的境遇停留在生命消逝後被發現的早晚。

隨著撰寫『父母與孩子愛的約定』專欄的過程,越來越能夠以兒童權利的觀點,去解讀每天發生的新聞,我看著這些讓人傷心的新聞時會呆想著,假若 這個社會每個人都有兒童人權的想法,這些新聞不就少了一半?!

我遇見過一個有這樣遭遇而被及時救出來的孩子──

有一次探訪宜蘭一所公辦民營的養護中心,這所養護中心的孩子用擊鼓代替他們不擅的言辭來歡迎我們,和往常接觸過心智障礙的大、小朋友一樣,他們很樂於跟外人做朋友,毫無規則也毫無保留的訴說他們的感受,仿彿自己已是他的好朋友、或者是能解救他所處困境的人,我們稍一離開,甚至還哭了起來。

中午時我到重症區去幫忙餵食,這裡的受養者,大多是行動遲緩,需要人照料的重度障礙,社工抱了一個小個案出來,他的眼睛瞳孔渙散,沒有焦點,我不敢確定他有看到我、或是能與我的眼神交會,他也不會說話,吚吚呀呀的只有微笑、哭泣,連咀嚼都不太會,餵進去的食物,從嘴角流下來,用圍兜幫他擦拭時,我蒐尋自己孩子像他如此體型、行為時的年紀,猜測他應該只有兩歲多,但讓我好震驚,是他九歲了!九歲應是小學三年級、活蹦亂跳的年紀,社工說出他的身世,媽媽懷他時吸毒,後來爸爸犯法被關,媽媽也跑了,警察找到他時,他不知已經在櫃子裡被關了多久。所以,他的瞳孔喪失光感的功能,所有的行為退化和遲緩一併,成長的時機以經失去,靈魂就此被禁錮在兩歲的空間裡,我們輪著抱著他,給一份安慰,也抱著一份心酸。他活著,但還是來不及長大。

不能長大的孩子,近年來變多了。

尤其當孩子被認作是父母的附屬物時最可怕,碰到經濟問題的沖擊,許多不願再往下面對的大人,只想要逃避生命時,選擇連孩子一起帶走,誤以為這樣是完整告別,是家庭面臨一無所有時唯一的擁有;然而,孩子真的沒有未來嗎,為什麼有權預先決定孩子的生命?

生命一項禮物,在祝福中擁有獨一無二且向前的道路,除了受虐、受到生命的侵害,人類在兒童健康與醫療的問題,做了許多努力,即便是罕見疾病,也受到重視,但另一個現代孩子生長困境是自殺,現在全世界各國都有同樣有比率疾升的問題,在印度每天有16個學子自殺,台灣過去的統計則是約每過四天就有一位在學學生自殺,這都是以死亡為結果的統計,除了車禍造成的意外,自殺已凌駕青少年死亡的順位,如何培養孩子有正面存在的態度,是所有接觸孩子的教育環境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分秒必爭的世界,我們往往給孩子們緩衝的時間太少,犯錯的空間過小,只有充份的愛、關懷與陪伴,才能讓孩子免於選擇自棄的成長,在我們越來越模糊的道德觀,與不知怎麼運作的良心現代人,需要有兒童權利這樣的良知,來提醒我們,採取更好的愛護下一代的方法。

 

 

愛的約定2~孩子有被尊重的權利 / 048期 李紀庭

愛的約定2~孩子有被尊重的權利 / 048期 李紀庭

 

上一個月,我們談了兒童宣言的第一條──人生而平等自由。現在我們來談談另一個關於兒童成長的重要權益──屬於人類尊嚴本該擁有的尊重。

如果上天派一個天使到你家,守護家庭親子尊重狀況,臨睡前再將每天尊重與否列成清單,你的家庭裡親子間的尊重清單會是怎樣的?

好友生了兩個可愛的孩子,兩姊妹相處一起玩耍時,姊姊總會要妹妹扮演妹妹不想當的角色,這時媽媽就會在旁邊提醒,要尊重妹妹,這時姊姊總會問:媽媽,尊重是什麼?

到底尊重是什麼呢?翻開國語辭典,尊重是敬重、尊貴、看重的意思。

在傳統中國思想的價值觀裡,會要求人要自重,而後人重之,沒做好社會上認為該做好的本份之事,就不值得尊重,尊重往往因一個人的做為來衡量,甚至用金錢、地位、相貌、分數等來定價尊重的高低,這也是要求孩子有所成就,要人看得起的根源,這樣的尊重忽略了人生存於世界本來該擁有的尊嚴。

然而,什麼是個人生命原本就值得的尊嚴呢?

認同每個人有其存在價值,便是尊嚴,而每個人該被有尊嚴的對待,是不論其品行、成就、作為都該被尊重,這就是屬於尊重的人權。即便是待審、服完勞役者,車禍或傳染病的屍體,都有需要被尊重的權益。

一個人被尊重的感覺,簡單來說,是指自我存在的感受性,從個人身體、心理、感情、屬物乃至時間與空間所延伸的自我感受;受到體貼對待的人,往往會有被尊重的感覺。

在家庭裡,親子間最常碰到明顯的尊重問題,有隱私權和身體自主權,孩子的書包、手機簡訊、日記等可不可以去看,如何讓孩子天冷時多穿一件衣服,當他有不好的裝扮時的態度,面對課業起伏時如何的要求,會不會介入他與同學的對話,甚至是他在用手機的當下要他長話短說,因為電話費很貴;看電視時會不會抓著搖控器不放,乾脆把卡通轉到新聞;甚至是處罰時用體罰;往往不經意,尊重的功德簿一下就滿滿的紅字。

過年前另一個朋友帶孩子買新衣、新鞋,他說要給孩子尊重,於是挑了三件衣服,讓孩子選擇其一,但孩子遲遲不選,搞了半天,才跟媽媽說自己要的並不在這三個選擇裡。孩子的人生是不是由自己的選擇慢慢構築起來,還是由父母的意念快速建構得又高、又大。

尊重孩子該有的權利,也尊重孩子自身的選擇與作為,每一刻的親子相處,都與尊重息息相關,考驗親職意念上、口語上、身體相處上能否有更具尊嚴、更合理、更加以孩子最大利益而設想,這有如學佛者學著慈悲與智慧一樣,是大功課,需要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才能了解對方所需要的尊重,不然即使相敬如禮,都可能是貶抑的傷害。

尊重也讓孩子更會跟別人相處,融入社會,朋友的女兒,在美國讀小學,從學校回來,說要把黑頭髮弄成金色,因為自己跟人不一樣,也潛藏著擔心同學不認同她,為此,朋友花了好大一番解說,外加把女兒轉到有黑頭髮老師的班上。成長的過程,越肯定自我,越能知道自我與他人的不同處是一種價值。尊重與創造力也因此會成為正比,因為尊重彼此的差異與個人的特質,才有讓每一個人發揮潛能的空間,天賦才得以自由。

事實上,你的孩子,就是上天派駐你家裡的天使,孩子當然不會列下每日的尊重清單,但孩子受到尊重與否,都將清清楚楚刻劃在孩子的生命裡。何不學習法國人所說的,三歲以後,就像個大人般跟孩子說話,傾聽她的想法。把孩子放在和大人同等的位置,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孩子會擁有完整的自我人格。

關於尊重孩子,你可以這樣做:

  • 不要侮辱、取笑孩子的錯誤。
  • 對孩子的意見認真以對。
  • 做一個好聽眾。
  • 對孩子許諾,就必須實現。
  • 給孩子靜一靜的時間與空間。
  • 保護孩子的隱私。
  • 讓孩子真正能去選擇與決定。
  • 善待自然、環境和生命。
  • 社交中介紹孩子,也向別的孩子問好。
  • 讓孩子知道他是獨一無二的。

 

mail

愛的約定1用文明與孩子約定 /李紀庭

愛的約定(1)用文明與孩子約定 /李紀庭

 

認識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

 

您知道人權宣言嗎?身為父母或師長的您有聽過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嗎?

不管您是不是新手父母,生了孩子才開始學當爸媽,

或者,是已經帶了很多年學生的老師們,

認識聯合國兒童權利宣言,會讓您更知道自己的責任,

成為具有國際觀的新世代父母……

與孩子的十二個約定,是以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為基礎。我們將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內涵,化做大人與孩子的約定,希望父母能成為愛的花園裡有守有為的園丁,用心耕耘出美好的下一代。

 

用文明與孩子約定

 

不久前的暑假,和幾個父母相約,帶著彼此的孩子,去台北市幾個流浪動物之家參訪,看看身為首都的台北市,對流浪動物的照養與善待,其中包括公營與民營的動物收容中心,這些單位各有特色,也各有理念,公營的收養安置數目最多,貓、狗相加有五百多隻,都是從全市各角落匯集來此的,只是這麼多的動物,實在無法全部在期限內被認養,因此期限一到,就是處死的命運,人們其實有能力讓這些動物活下去,但終究願意選擇並展現這項能力的人有限。

民營的動物收容中心流浪動物花園,則用另一種寄養家庭的方式,先照顧流浪動物,然後等人認養,被寄養的流浪動物受到更好的照顧環境,乾淨又美觀,也學會大小便,提高了認養率,這個流浪動物花園當時在市區有個安置點,牆上貼了一份「與狗狗的十個約定」的大海報,提醒收養人在收養之前該有的心智:

1.請給我一點時間,讓我了解你對我的要求是什麼。

2.信賴我,那對我非常重要。

3.你要知道,無論你如何對我,我將永遠不會忘記。

4.當你責罵我的不合作、固執或懶惰之前,請你想想,是否有什麼正困擾著我,或許我沒得到應有的食物、很久沒有在陽光下奔跑、又或著我的心臟太弱或太老。

5.請偶而對我說說話,縱使我不懂內容,但我聽得懂那是你的聲音在陪伴我。

6.當你打我時,請記得,我擁有可以咬碎你手骨的尖銳牙齒,我只是選擇不咬。

7.當我年老時,請好好照顧我,因為你也會變老。

8.請別對我生氣太久,也別把我關起來當作懲罰。你有你的工作、娛樂、朋友,我只有你。

9.在你把我帶回家之前,請記得我只有10~15年的壽命,你的離棄,會是我最大的痛苦。

  1. 請在我最終離去前陪著我,這是我最後的心願。最後,請記得,我愛你。

 

我反覆的閱讀推敲後,心中湧上一股震驚,眾生平等!對待同伴動物理當如此,但人們對待自己的孩子呢?父母們給孩子的信賴、陪伴、對談、尊重夠嗎?眾生平等!反而有的父母對待孩子又不如愛狗人士之於同伴動物了。所以,現代的父母是不是也該有個與孩子的約定呢?大家都強調為孩子好,請老師多出些功課、要孩子多學才藝、請孩子去安親班以配合自己庸庸碌碌的工作,究竟該用甚麼基準來談擔任父母愛孩子的約定守則?

就借用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吧,這是全世界一百九十多個國家聯合簽署,關於孩童應有且優先的最佳權益,在此我們將公約劃分為12個部分,分在12個月裡當作父母對孩子的約定。與孩子的第一個約定,就是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不因性別、種族、國籍、身體不同而有不同的待遇。有的人說,台灣很進步了,現在孩子吃的好、住的好,但其實台灣有四、五萬的貧童,每年還有一、兩萬筆的受虐兒童通報,許多是因為行為偏差、過動、不被預期出生、性別等因素而受到虐待,之中還有幾十個孩子因此致死,這部份就牽涉大人們對孩子生命的認同,因此我們該有個約定~孩子,你擁有屬於你自己的世界,自己的人生,你是世界的一部份,而我們承認你的存在以及你的人生價值。

用平等的心看待,會發現讓每一個孩子的生命都綻放光采,是文明人生命中多麼理所當然的事。

love700029

選個好會長 家長人人有責, 我們要甚麼樣的家長會長?

蕭慧英(全國家長團體聯盟_創會理事長/台北市家長協會前理事長)

開學了,每個學校都將要選出新的家長會長。如果將學校比擬為一個自治市,選個好會長就如同選個好議長一樣重要。

現在的學校教育裡,家長們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家長們也比以往有更多的機會協助學校,改善教育品質及環境,但前提是要有一個成熟的家長會。而家長會的靈魂人物無疑就是家長會長。

長期以來,關於家長會長負面的報導遠多於正面。譬如:會長捐大錢享特權、會長的孩子可以選擇老師;更嚴重者:會長包工程、與校長一起喝酒應酬、干預校務…;這些現象可說是時有所聞。但是這幾年推動「新家長會」以來,類似情形已逐漸好轉。許多家長會長帶領著家長團隊,在校園裡默默地改善孩子的學習環境,越來越多家長會已轉型成為具有公益理念和服務精神的家長會。家長會能否成功轉型,關鍵人物首推家長會長。

以往,當家長會長需要有足夠的財力,家長會的財源幾乎就靠會長一人籌措。儘管如此,要找個有錢有地位的人來當會長,卻不是太困難。然而,現在家長會任務較昔日繁重,當會長不再是件容易的事了,因為財力地位已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是否具有正確的教育理念、能否奉獻時間、是否具有領導團隊的能力,才是當家長會長的三大要件。

Ø        「新家長會長」的教育理念如何,足以影響家長會與學校的互動成效

家長的了解與支持是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新家長會長要能重視教學創新與課程改革,支持多元學習,了解校務會議、課程發展委員會、教評會、學生申訴委員會等組織在校務發展中所扮演的積極角色,清楚校園軟硬體設施、關懷弱勢、積極…。基於對教育及學校的瞭解,會長才能帶領家長會適時、適當的參與、協助校務,才能對家長會之職責有所認知,而能帶領家長行使家長教育參與權。並且在尊重行政與教師專業的同時,還能不卑不亢,適時爭取,使得孩子們的學習權受到保障。

而一個沒有理念的會長,往往無法深入瞭解教育問題,忽視家長參與校務會議、課程發展委員會、教評會、學生申訴委員會的重要性,他可能憑直覺來談教育,既不重視家長會參與校務之機制,又擾亂學校的運作,不知不覺反而成了學校進步的障礙。

Ø        「新家長會長」需要付出的是時間,不是金錢

現在的家長會長需要比過去投入更多的時間。除了參加各種會議外,更重要的是能與校方勤於溝通,這樣才能深入瞭解學校,真正發揮家長會參與教育的功能。

有些學校選了事業忙碌、無法常到學校關心的會長,家長會會務因此停滯,甚至完全失去功能。新家長會責任重大,像這種不管事的會長有時還會誤了事。例如今年校長遴選,就發生一位平常不常參與校務的會長,私自將校內校長遴選工作小組的名額讓給教職員五分之三,促使該校教師會竟憑著掌握過半票數,不願與家長會代表溝通,以多數暴力的方式「強姦」了家長會浮動委員的一票。在校長遴選過程中造成家長與教師間難以彌補之嫌隙。變成這樣的結果,只能怪這位家長會長平日不認真,不瞭解該校之教師會作風。

相形之下,另一位會長,在此次校長遴選過程,花了許多時間與行政、教師、家長交流及溝通,使得教師與家長在遴選校長過程中,不從本位思考,而以學校整體利益為依歸。該校教師會原本極為強勢,許多校長候選人多視如畏途,此次遴選能成功,親師合作當是主因。由此可見一個努力的會長,足以使學校脫胎換骨。

Ø        新家長會長應具有領導團隊的能力。

舊式家長會幾乎只要會長一人就足以應付所有大小事,反觀現在的家長會,從導護志工、學生午餐、戶外教學、到各種會議,沒有一個有默契的團隊分工,是無法擔負如此繁雜的任務。家長們來自四面八方,意見分歧,唯有一個有領導能力的家長會長,才能建立制度,發展組織,整合家長意見,果斷處理各種事務。也唯有無私公正的會長,才能得到家長們的支持,募款不但容易,志工也會持續加入。

走筆至此,也許已嚇到不少正在被遊說出來選會長的家長。其實倒不用太擔心,多數的新任會長,剛開始對學校事務也都不盡瞭解,平常並不常來學校,與家長志工也不熟絡。但,只要您體認健全的家長會是促使學校優質的因素之一,只要您願意奉獻時間,家長們肯定您的能力,一切就不成為問題。在這教改的關鍵年代,出來服務家長會是一個值得投資的公益行動。

選個好會長,家長人人有責。開學第一週即將召開班級家長會,家長們務必審慎推選熱心而有理念的班級代表,去參加家長代表大會。至於家長代表們,提醒您珍惜您神聖的一票,選出一位具有上述三個條件的家長會長。

*本文轉載自台北市家長協會 家長聯報 第14期
**版權為作者所有,請勿翻印
歡迎進入參觀 台北市家長協會